姓 名:张春燕
职 称:教 授
研究方向:仿生移动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包括多模式移动机器人机构设计、移动控制与算法实现
电子信箱:keke204102@163.com
个人简介:
张春燕,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生科创中心创新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移动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与实现,包括多模式移动机器人机构设计、移动控制与算法实现。2016年入选教育部组织建设的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2017年、202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一项;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8篇,发明专利授权4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成果转化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农委科技创新项目5项,横向课题30余项。另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006年至今,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机械创新、数学建模、三维建模等学科竞赛;陈嘉庚杯、科创杯、知行杯、上汽教育杯、挑战杯、工业设计大赛、TI杯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创意挑战赛、金砖创客等20余项赛事,共组织500余支队伍3600余人次参赛,获各类奖项包括国家级一等奖(冠军、第一名)等800余项。
部分所获荣誉
2023年获国家级一流课程称号(排名第二);
202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称号;
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2年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业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2016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导师”称号;
2014年“四位一体”培养(CIMS)创新型人才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五)。
部分科研项目
[1] 企业委托项目,升降机构设计开发,2025.3-2025.6,在研,主持。
[2] 企业委托项目,车载小桌板设计开发,2025.1-2025.4,在研,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高端风电装备设计制造与运维全过程协同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2024.12-2027.11
[4] 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智能辅助装置的黄鳝立体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及应用2024.10-2027.9,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5] 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鹿茸菇空气能隧道烘干机研制及监测系统应用示范2023.12-2026.12,在研,主持。
[6] 上海市农业科技兴农产业化项目,双孢蘑菇智能采收机器人系统熟化迭代与应用2023.12-2026.12,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7] 企业委托项目,移动监测机器人结构设计,2022.12-2023.12,结题,主持。
[8] 企业委托项目,逆变器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022.4-2022.12,结题,主持。
[9] 企业委托项目,智能复合管移动监测机器人系统开发,2022.12-2023.12,结题,主持。
[10] 企业委托,云端融合农用传感器开发及应用,2023.7-2023.12,结题,主持。
[11] 企业委托“明日工程师”创新实践服务项目,2020.7-2022.6,结题,主持。
[12] 企业委托项目,模块化平板AGV搬运平台,2018.6-2018.12,结题,主持。
[13] 企业委托项目,科普提升项目-环保型自动分类垃圾桶技术,2013.11-2014.11,结题,主持。
[14] 企业委托项目,EGRC钎焊性能分析与微观组织试验,2012.1-2014.12,结题,主持。
主要论文
[1] Jiang,YW and Zhang, CY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upling analysis of multimodevariable coupling parallel mobile robots,DOI10.1108/IR-01-2024-0011
[2] Zhang,CY; Ding, B; Zhu, JY; Yang, J Analysis of Structure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Pipeline ParallelMechanism DOI10.1007/s40997-023-00671-9
[3] Ping,A., Zhang, C. and Yang*, J, "Design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newmulti-mode mobil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deployable platform", IndustrialRobot, Vol. 49 No. 5, 2022, pp. 885-902.https://doi.org/10.1108/IR-09-2021-0216
[4] ChunyanZHANG*, Xinxing JIANG, Xiangyu LIU, DanZhang,Single-loopfull R joints of multi-mode omnidirectional ground mobile robot. Technicalgazette, Vol. 28 No. 6, 2021, 376-385.
[5] ChunyanZhang, Xie, Ming-Juan, Dan Zhang,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Multi-Mode Mobile Parallel Mechanism. Technical gazette, Vol. 28 No. 1, 2021,276-284.
[6] XiangyuLiu,ChunyanZhang*,Cong Ni,Chenhui Lu. A ReconfigurableMulti-Mode Walking-Rolling Robot Based on Motor Time-Sharing Control,Industrial Robo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9,47(2):293-311
[7] XinxingJiang,ChunyanZhang*,Xiangyu Liu,Mingjuan Xie .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mobil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multi-motion mo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Robotics,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ICAI2019)2019.09.20-22
[8] Zhang, Chunyan,Wan,Yu,Zhang, Dan,ANew Mathematical Method to Study the Singularity of 3-RSR Multimode MobileParallel Mechanism,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9,10(3):1563-5147
[9] Zhang Chunyan, YangChongchang*, Zhang Ronggen,Simulation of SpinneretMicro-hole Spade Drill Drilling Based on DEFORM-3D, 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16,16(6): 1274-
1278
[10] Zhang ChunYan, Ma Qi Huaand Jin Zhou, Oil film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combined piston skirt considering,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6(6): 2038-2043
[11] ChenZhi,Zhang,Chun-Yan*,Li,Mao-Sheng,Amulti-mode mobile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planar 6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utomation, Control and Robotics Engineering(CACRE 2019),2019;Shenzhen,2019.07.19-21
[12] Yin,Xing-Lu;Zhang, Chun-Yan*.Xie, Ming-Juan.Design andapplication of a dual operation mode hybrid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utomation, Control and Robotics Engineering(CACRE 2019)2019;Shenzhen,2019.07.19-21
[13] ZhuJin-Yi,Zhang,Chun-Yan*, WanYu.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Solutions of 3-RPS Parallel Mechanism Po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Design, Mechanical an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ATDMAE 2019)Shanghai,2019.07.05-07
[1] 刘玉航,张春燕,田正雨,等.一种可变径多模式移动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J/OL].工程设计学报,1-14[2025-04-14].
[2] 张春燕,于新悦,杨杰,等.一种两级混联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及静刚度分析[J].机械设计,2025,42(03):29-38..
[3] 李文倩,张春燕,平安,等.一种具有大折展比的便携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24-10-14].
[4] 张春燕,刘玉航,丁兵,等.可重构仿生四足机器人倾覆后恢复机理与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4, 55(2):433-441.
[5] 张春燕,,于新悦,殷兴鲁.一种可重构双操作模式混联机械臂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设计2023.10(01).
[6] 张春燕,江毅文,蒋新星. 可变向多地形移动全R副并联机器人[J]工程设计学报,2023.10
[7] 张春燕,丁兵,何志强,杨杰.转盘式多足仿生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优化[J].工程设计学报,2022,29(03):327-338.
[8] 张春燕, 平安. 含折展平台的多模式移动并联机构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22, 53(3):10.
[9] 陈致,张春燕*, 蒋新星,等.一种可重构的空间开/闭链6R移动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分析[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Vol. 28 (4):511-520
[10] 朱锦翊,张春燕*, 卢晨晖.基于螺旋理论的管道蠕动并联机构的奇异性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2021 Vol. 28 (3): 287-295
[11] 张春燕, 朱锦翊, 卢晨晖.可折展管道蠕动并联机构设计与运动仿真[J].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3):8.
[12] 蒋新星,张春燕*,刘香玉,卢晨晖,单闭链全R副多模式全向地面移动机器人[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1,40(08).
[13] 张春燕,谢明娟,卢晨晖.4-URPU多模式移动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多目标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20,39(08):1202-1210.
部分发明专利
[1] 李文倩,张春燕,于新悦,蔡亮,江毅文,一种多构态可换向滚动机构,专利号:CN202210463096.X
[2] 张春燕,江毅文,平安,李文倩,蔡亮,一种易隐蔽的侦查设备搭载平台,专利号:ZL202210689570.0
[3] 蔡亮,张春燕,丁兵,江毅文,李文倩,一种并联式可重构山林移动机器人,专利号:ZL202210527196.4
[4] 张春燕,夏宇昂,刘玉航,陶可馨,蔡亮一种对称多操控模式的可移动并联机构,专利号:CN202310369132.0
[5] 张春燕,陶可馨,李文倩,夏宇昂,刘玉航,一种并联式多连杆空间分拣机器人,专利号:CN202310364311.5
[6] 丁兵,张春燕,平安,于新悦,谢纳冰,多形态移动机器人,专利号:ZL 202210011603.6
[7] 丁兵,张春燕,陈致,朱锦翊,蒋新星,平安,于新悦,一种便携多模式移动机器人,专利号:ZL 202110249522.5
[8] 于新悦,张春燕,陈致,蒋新星,朱锦翊,平安,一种可重构多模式并联移动机器人,专利号:CN202110249296.0
[9] 平安,张春燕,丁兵,于新悦,谢纳冰,一种折展可重构多模式移动机器人,专利号:ZL202110517783.0
[10] 张春燕,殷兴鲁,宛宇,刘香玉,谢明娟,李茂生,朱锦翊,一种基于运动分岔机构的多模式混联机械臂,专利号:201910271321.8
[11] 谢明娟,张春燕,曹伽培,倪聪,钮倪晨,智能门禁管理装置及系统,专利号:CN201820668013.X
[12] 张春燕,谢明娟,张丹,杨崇倡,多模式两足行走机构,专利号:ZL201810347615.X
[13] 张春燕,李茂生,宛宇,刘香玉,庄超盛,谢明娟,殷兴鲁,倪聪,一种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专利号:ZL201810828329.5
[14] 张春燕,刘香玉,倪聪,李茂生,宛宇,谢明娟,殷兴鲁,一种多模式步滚移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专利号:ZL201810730637.4
[15] 张春燕,陈致,李茂生,刘香玉,宛宇,一种自平衡移动转运平台,专利号:201910238107.2
[16] 张春燕,蒋新星,谢明娟,陈致,朱锦翊,一种多运动模式的移动并联机构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CN201910352735.3
[17] 张春燕,蒋新星,刘香玉,陈致,朱锦翊,一种适用于非结构化地形的多运动模式移动并联机构及其步态控制方法,专利号:201910991844.X
[18] 蒋新星,张春燕,刘香玉,陈致,朱锦翊,一种可折叠多运动模式移动并联机构,专利号:ZL201921750423.X(已授权)
[19] 张春燕,陈致,蒋新星,朱锦翊,一种多模式移动机器人,专利号:2019112037404
[20] 张春燕,朱锦翊,陈致,蒋新星,可折叠的管道蠕动机构,专利号:CN202010214708.2
[21] 张春燕,平安,刘香玉,谢纳冰.一种自变形可重构多地形的机器人专利号:CN2020101958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