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和原汽车工程学院于2018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机械工程系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校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学科创始人为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首任校长周志宏院士(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任机械系主任)。
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学院党委现有党支部23个,其中教工党支部7个,学生党支部16个,师生党员约500余人。学院党委先后获批202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首批先行先试基层组织”、上海教卫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上海教卫党委首批“组织员工作室”等先进荣誉,车辆工程系党支部入选并结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车迷俱乐部党支部获2021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2022年上海党建工作“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车辆工程系党支部入选2024年上海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等。
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系、机械制造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以及院督导办公室、院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学院拥有1个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拥有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3个市级科研平台,拥有“机械工业锅炉低碳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航空大型复杂薄壁构件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中电科智能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外实习基地100余家。
学院现有职工212人,专任教师162人,其中博士13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率82.71%,正高37人,副高76人,讲师64人。学科队伍中有,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12人。
学院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机械工程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为B-,2020年以机械工程为主体的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 TOP1%,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现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机械、能源动力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达到865人;设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700余人。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获批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德国ASIIN认证。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共2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共6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220余项。
学院积极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组建科研团队,现有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及先进装备研究所、智能装备与精密检测研究所等科研团队18个。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354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7项;发表高水平SCI期刊检索学术论文454余篇、发明专利授权264余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项。
学院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近年来,先后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2+2”双学位项目、“本硕连读”项目以及“短期交流”等项目;每年聘请3-4位高端外国专家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科研指导。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学生数量逐年升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以建设应用创新型学院、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为奋斗目标,坚持学院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摇篮”。
工程大机汽学院广纳天下英才,诚迎全球学子。
(数据截止于202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