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云端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者:苏鹏源发布时间:2022-05-15浏览次数:855


科研不停步,云端话学术。为加强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提升我校机器人学科方向特色与影响力,充分激发师生在疫情期间的科研热情,513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成功召开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云端学术论坛开幕式暨特邀报告。学校科研处处长方宇,研究生处处长、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虞蓉及学院领导,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联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成员企业等校内外专家、青年学者、企业工程师、研究生等1200余人次在线参加了论坛开幕式暨特邀报告。论坛由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崔国华教授主持。

研究生处张华处长在开幕式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心的核心是协同,落脚点是创新,要实现“区域、学科、行业、资源”四协同,努力推动校内外协同交流,促进学科协同发展,实现行业间协同共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虞蓉在致辞中指出,学院当前处于博士点申报和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本次云端学术论坛的交流,对于加快推进学院的转型发展,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希望全体师生能够借此平台充分地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创新思维,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处方宇处长表示,协同创新中心是建设博士授予单位重点支持的省部级科研平台之一。该中心围绕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开展一系列的前瞻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校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术思想,共同探讨该领域的热点前沿与挑战机遇,促进面向工业场景的深入应用与拓展。

在主题为“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的特邀报告环节,刘辛军、陶波、刘海涛、张华军、余建波、朱雅光等6位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进行了报告分享。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辛军教授做了《新一代加工机器人及应用创新》的专题报告。他回顾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科技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强调了科学和技术创新研究和装备创新及其在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对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复杂结构和大型结构件加工为例,重点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的构思、技术验证以及工程应用,最后对机器人化装备的创新发展进行展望。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陶波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化集群制造技术与应用》,他指出大型复杂构件在航空航天、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需要通过先进的光整加工技术实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制造,以形位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为目标的高品质制造是大型复杂构件加工制造的“痛点”难题。此次报告中,陶波教授结合其本人及其所在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经历,为与会师生分享了机器人在制造领域,尤其是在大型复杂构件高品质制造过程中面临的科技挑战以及研究体会和进展。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海涛教授做了《混联加工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专题报告。他指出,飞机蒙皮、太空舱体和高铁车身等大型复杂构件是大型飞机、航天装备、高速列车的核心部件,通常具有尺寸超大、高长厚比、型面复杂等特点,其特殊的结构形态与严苛的制造性能要求对加工装备和工艺均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报告中,刘海涛教授围绕大型构件现场加工需求,并重点介绍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天津大学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与工程应用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焊接及精密制造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上海海工装备高效智能焊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华军教授以《大型钢结构机器人自主焊接技术》为题,介绍了海工船舶、港机、桥梁智能焊接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及发展趋势,围绕大型结构件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关键技术,高效化新工艺、智能化传感、智能化编程等关键技术,以及行走爬壁特种焊接机器人应用及未来前景,海工、船舶、港机及桥梁机器人智能应用典型案例。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高被引学者余建波教授做了《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驱动的产品缺陷智能检测技术》的报告,针对工业质检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产品缺陷智能检测技术,缺陷样本数据集的自动化生成和扩增技术,构建基于云端的缺陷数据标注流程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在线增量训练流程,建立完整的数据增量与自动标注、图像多尺度分析、图像滤噪、缺陷检测、缺陷特征提取、缺陷识别与分类、自适应状态建模与监控、缺陷辨识与过程知识发现体系。余建波教授结合其本人课题组在解决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量化监控、产品缺陷检测及分类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共享。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工程机械系主任、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朱雅光教授围绕《大型钢材螺旋焊缝修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享。管道运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螺旋钢管的应用又最为广泛。传统的磨削任务都依赖人工或半自动化的设备,生产效率低,磨削质量差,大大限制了管道运输的建设效率。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设计研发一款全自动焊缝修磨系统,对焊缝轮廓识别、作业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提出基于螺旋焊缝的轮廓特征识别和标定方法、基于焊缝空间轨迹和截面轮廓的路径规划方法和多自由度平台的半闭环协同运动控制方法等。

论坛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与专家们积极互动,刘辛军等6位专家详细的解答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学术论坛获益匪浅,相继在留言区对专家表示感谢。

 

此次云端学术论坛于513-515日为期三天线上召开,6场专家主题报告、16场分会场报告,20多位校内外学者共同探讨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的发展前沿与挑战机遇,促进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轨道车辆等领域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的学术交流与应用创新。

此次云端学术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多所高校、30余家企业人员参会。论坛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在线召开,同时睿慕课平台直播,睿慕课平台上观看人数将近3500人次,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