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年版头条报道我院科创项目:一口闷 后台分 垃圾分类靠智能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编辑:发布日期:2013/10/30浏览量:4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四名学生设计出了一款“环保型自动分类垃圾桶”,能使垃圾摇身一变成分类完毕的“资源”,这一大学生创新项目目前收到了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参展通知。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宝山区一家湿地公园目前正在与校方谈合作,不出意外,最快将于下月率先亮相公园的一隅,接受市民游客现场垃圾投递的实战考验。

以“制造:数字与绿色”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工博会一向以展示高科技成果和研发项目而著称,大学生的创新项目能参加展览的想来凤毛麟角。拿到工博会的参展通知,项目负责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赵振峰说,那一刻简直就是欣喜加惊喜。

其实,这款“环保型自动分类垃圾桶”,最大的亮点通俗说来就是“一口受理,后台分类”。易拉罐、牙膏皮、灯泡、电池、塑料袋……只要垃圾进入环保型自动分类垃圾桶,桶内的“分离器”就开始工作。其原理就是内部的传感器、控制板根据丢进来的各垃圾材料导电性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将垃圾在内部又分成了塑料、金属、玻璃和其他四类,对应丢入四个“终端桶”内。

赵振峰是该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他回忆起制作此垃圾箱的初衷,“上海倡导垃圾分类、设立试点小区已有数年,然而,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仍较低,效果也不佳。”于是,他的思路就来了,“如果有一款能自动检测、识别、分类的全自动垃圾桶,那么,环卫部门就不必再为垃圾分类犯愁了。” 

其实,垃圾自动分类的技术早就有了,但以前市场上成型的自动分类垃圾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很高,往往只适用于垃圾处理工厂。赵振峰说:“我们的设计则将目光聚焦小区、公园等休闲场所,希望人们在扔垃圾的同时就能解决分类问题。我们当时申请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初步完成了设计,但制作还不精良。” 

为了使环保型分类垃圾桶从大学生的一个创新项目到工博会的参展作品,赵振峰团队又花了不少功夫。垃圾桶原理虽然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垃圾分类的可靠性是检验设备的重要标准。电机选择、电机静力矩与带动负载之间的关系、电机启动的力矩衰减……每一个机械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去攻克。

团队还在优化结构和控制方面数易其稿,结构方面更多使用标准件以降低成本,铝型材骨架连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简洁;电控方面更趋于模块化,所有控制元件集成于一块pcb板上,其他控制模块也集成于一个电路控制箱之中。经过优化,如今,检测和分离的准确率、效率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调试维护也更加方便。

自动分类垃圾桶室外的美观程度也进一步改善,能更容易地融入公园、商场的氛围。同时,团队还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既实现了节约能源,又达到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为此,赵振峰和组员们多次试验,并请来专业老师帮忙,最终,难题一个个解决。

项目指导教师张春燕非常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展示,她认为,这一学生作品实用、贴近实际,这样的创新行为也不再是纸上谈兵。学校能给予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鼓励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

在这群大学生看来,让各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动”起来,落入正确的垃圾箱内,既方便街头、公园步履匆匆的行人,也将大大方便环卫工人的收集。目前,该产品已申请专利,并有公司与团队初步达成意向,将投产适用于本市公园、商场等公众场所。

原文链接:

青年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0/29/content_174671.htm?div=-1